首页>>科协改革与发展>>助力创新驱动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与会代表热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   作者: 发布于:2021-02-03

  刚刚闭幕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就,系统部署了2021年的“三农”工作,为全区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厘清了方略、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全福告诉记者。他表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继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工作,抓好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抓好农村改革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抓好生态建设让塞上江南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让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奶产业、肉牛和滩羊产业以及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宁夏农业的标杆,成为宁夏农民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

  “全区扶贫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新部署、新安排,勇于担当新使命和新任务,重整行装再出发、昂首迈上新征程,继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说。他表示,要紧抓工作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坚决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提升发展。扎实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全面做好移民安置区的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大事,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的示范区。努力做好机构队伍衔接、政策衔接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艰巨而光荣的新任务。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请全区人民放心,宁夏口粮安全,供应充足。”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刚说。他表示,2021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将力争实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达到优秀等次的目标,落实党政同责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住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作贡献。同时,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全区原粮储备供应量提升到6个月;进一步抓好储备粮原粮基地建设,让宁夏的粮食种在宁夏的地上,让宁夏的粮仓装宁夏的优质粮;进一步抓好保控稳价工作,做好全年夏粮秋粮收购工作,落实市场调控粮源储备,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做优做强粮食品牌,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推动全链条节能减损,保障农民增收,助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看“三农”工作成效。

  “2020年,贺兰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个行政村脱贫摘帽,65户198名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出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29元,增幅8.3%。”贺兰县副县长李普光说。他表示,贺兰县将按照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做好葡萄酒产业、奶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适水和蔬菜产业,扩大稳定粮食生产规模,确保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奶牛存栏达5.5万头,葡萄种植面积扩大4000亩,实现稳粮、扩菜、优渔、增畜、靓酒,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

  西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永强表示,西吉县将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四防四不”的要求,确保脱贫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改善。大力发展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纺织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四个一”的林草产业,让产业基础更实,内生动力更强,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帮扶机制,对一些因病因灾和因残,零就业零产业导致的致贫返贫风险的特殊群体纳入管理,一对一点对点地制定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治理效能,按照“1+6”政策体系要求,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要求,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使农村人居环境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

(来源:宁夏日报 记者 李志廷 周一青 王 溦)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4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