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协时政>>媒体看科协

宁夏观察丨全国60个“最美”宁夏有两个 “科技小院”藏着“大乾坤”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于:2024-06-05

  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第一家科技小院开始,目前,全国已建成科技小院1800多个。最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了全国60个“最美科技小院”,宁夏贺兰瓜菜科技小院、盐池饲草科技小院榜上有名。那么,啥是科技小院?它能发挥啥作用?这些小院里都有哪些高科技?今天,就让我们带您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贺兰瓜菜科技小院:

  专注“解码”期待硕果盈枝

  贺兰县宁夏园艺产业园内的一栋番茄温棚里,一群T恤牛仔裤打扮的年轻人进进出出,这里就是贺兰瓜菜科技小院所在地。

  科技小院应该长啥样?从具体位置来看,全国没有“标配”一说,它们的位置或在废弃的窑洞,或在设施产业园,或在田间地头,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科技小院,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以“组合”形式出道,而这个组合就是“专家+学生”。

  一问一答间,科技成果入耳

  “你看这个肥堆得有什么问题?”

  “秸秆没腐完。”

  “对了,所以这个没堆好,堆好了应该看不出来原料。”

  “老师,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没有持续加水,太干了。”

  ……

  张雪艳指导学生采用微生物技术灭虫害。

  来到科技小院,在一栋番茄温棚外,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宁夏大学教授张雪艳正在指导学生堆肥。

  如果问科技小院是干啥的,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从张雪艳“考”学生的对话中便可知一二。

  “我们在草莓种植上有啥研究?”

  “开展了草莓品种引选评价以及品质生产的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以前农民在种草莓时每年都要‘倒茬’,否则连年栽植草莓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容易发生病虫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商品果率低、质量下降等问题。”

  “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探索‘高碳堆肥+秸秆+高温消毒+硫磺’土壤改良技术,为草莓种植户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草莓的质量和产量。”

  ……

  一问一答间,科技小院的一项科技成果便浅显易懂地入了耳。

田间搞科普, 专家成了“农民”

  2022年11月,以宁夏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在贺兰县建立科技小院,共入驻专家11名,常驻老师8名,入驻学生15名。

  贺兰瓜菜科技小院有2间140平方米的实验室、3间玻璃温室、17间日光温室,除此之外,还有4间宿舍,并且贴心地为年轻人们配备了网络。

团队正在进行蔬菜种质病害综合防控实验。

  解民生,是科技小院的初心,更是农民对农业科教的热切期盼。自成立以来,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脚蹬布鞋、头戴遮阳帽走上田间地头,在水肥一体化及蔬菜高效栽培等方面对农户们进行技术科普服务,并深入基层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以瓜菜企业带动地方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

  当前正值番茄成熟期,1个多月来,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农艺与种业研究生王旭陆和师弟李进、陆铭,每天早晨7点起床,在试验田里一泡就是一整天:管理田间栽培、收集相关数据、做实验,样样不落。

地头搞培训,农民成了“专家”

  除了为农民培训、推出科研成果以外,科技小院还承担着一项重大任务——人才培养。

  目前,科技小院开展的项目有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项、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重点围绕瓜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设施园艺环境调控以及蔬菜高效栽培与生产进行。其中,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8名,开展科学研究的研究生7名。在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衍生大学生创新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16项、市级1项、校级8项。

贺兰瓜菜科技小院的学生查看田间授粉质量和效果。

  拿土地作“黑板”,把作物当“教材”。

  两年来,科技小院累计培训人员已超3000人次,有效带动地区的经济效益,建设了一批优势平台,为宁夏瓜菜产业发展储备了青年科技人才。此外,还获得专利4个,科技小院形成的成果和技术也覆盖到贺兰、中卫、红寺堡、西吉等瓜菜主产区。

  科技小院让专家成了“农民”,也让农民成了“专家”。

  “蚜虫会吸食草莓汁液,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等。防治设备方面,可使用防虫网和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硫磺熏蒸器等物理防治手段。”

  “甘蓝和萝卜的病虫害防治,黄色粘虫板和频振式杀虫灯可用于诱杀害虫,防虫网可用于覆盖育苗,防止害虫进入……”

  如今,谈起技术,很多农户头头是道。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也有了很多和农户们切磋成长的机会。”王旭陆回忆,一次,他负责管理的一栋草莓棚里红蜘蛛泛滥,用了各种办法都不起作用,他便到周边的大棚里去取经,一进门就发现人家棚里的温度比自己棚里的温度明显低不少。“这已经5月份了,你棚里的温度太高了,需要降温,你装个喷雾装置就好了。”得到农户的指点后,王旭陆便照做一番,果然,几天后,棚里的红蜘蛛越来越少,最后彻底消失。

盐池饲草科技小院:

  潜心“驯草”只为逐绿生金

  如果单纯地讨论“一棵草”的宿命与使命,也许是个无厘头的话题。但是,盐池县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地区,干旱、少雨,每株植物(饲草)几乎都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畜牧养殖的双重重任。在盐池饲草科技小院里,518亩的试验田中,有300多种饲草的育种。这里的科研人员给每一株草本植物(饲草)、每一颗种子都赋予了“使命”。

彭文栋:与草“较劲”37年

  上世纪70年代,自治区将盐池作为农业现代化基地,建立了农牧组合实验基地,这就是盐池饲草科技小院的前身。它坐落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基地半个世纪之久。

  1987年,从原宁夏农学院毕业的彭文栋到此实习,专门从事草业研究,没想到,一个人、一方地、一片草原,一干就是37年。与草同“成长”的彭文栋,年近六旬,现任盐池县农牧科学研究所所长。

生活在盐池饲草科技小院参与轮牧实验的滩羊。

  彭文栋是地地道道的盐池人,在他的记忆中,那个时候,不论男女都会戴帽子防风沙,“盐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由于荒漠化日趋严重,群众生活、农牧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盐池县是典型的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域。如何解决好生态修复和畜牧发展问题,要选用什么样的草种,成了彭文栋等草业专家所要攻克的难题。

彭文栋(右一)向参观者介绍饲草情况。盐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盐池大地上有175种野生牧草,可哪些牧草抗寒性强、家畜适口性好、使用价值高呢?

  “我们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所、宁夏大学等实施了半荒漠地区抗逆树种选择、盐池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等多项科技攻关课题,最终通过乡土优良品种资源与开发利用,研发出了适应性强的苦豆子、沙芦草、牛枝子、草木樨状黄芪等野生优质品种,并于2019年开始在盐池草场大量繁殖。”彭文栋说。

伏兵哲:10年“驯化”一棵草

  伏兵哲,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教授,花了10年时间,与团队研究出盐池沙芦草这个适合在我国西北、华北,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草种。

  2010年,当时还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的伏兵哲,在暑假期间与导师一同到宁夏进行科考。

  “就在盐池县的荒漠草原上,我们意外发现一片沙芦草,比普通草株高出10多厘米。”伏兵哲回忆,当时,一旁的宁夏大学副校长谢应忠建议伏兵哲试着“驯化”这种草。

  就这一句话,伏兵哲与沙芦草结缘,开始了枯燥却又孜孜不倦的科研、育种生涯。

  “从种下这棵草,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它才能出种子;科研人员还要经过3年评种实验,以检验产量和抗逆性;第三个3年也需要对其进行区域性试验,以寻找适合它生长的沃土;等前3个3年都成功后,还要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实验,如果这4个步骤都成功,这10年才没有白费。”

这片土地上正在“驯化”从太空回来的盐池沙芦草。

  一个个3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伏兵哲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

  2020年,集高产、耐旱、生态修复等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盐池沙芦草“驯化”成功。

  新品种沙芦草比野生植株长得更高更密,根系更发达,对已退化的草原、荒漠有更强的水土保持作用,非常适用于生态修复和边坡防护。

  如今,盐池沙芦草仅在盐池县就种植了2万多亩,每亩干草产量可达460公斤,一年收割两茬,既满足了牧民的饲草需求,又有效保护了生态。即使在年降水量仅200mm的荒漠草原,也能长出成片的绿色。202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定通过后,“驯化”后的沙芦草成为可以用于生态修复、草业生产或绿化观赏的18个草品种之一。

成果转化,“种绿生金”

  “那一片草就是从太空回来的沙芦草和苜蓿草,经过太空的射线、微重力、真空环境等因素影响后,再将它们种植到这片土地上,考察是否产生诱变,如果有,我们会留下叶量丰富、长势好的草种进行连续筛选,最终待其性状稳定后,再进行种植。”王星是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的博士生,从研究生开始,他每年4月至10月都会与导师、同学们在盐池县的科技小院度过。

王星(左)正在与同学查看饲草长势。

  如今的科技小院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区优质苜蓿种子繁育技术和节约生产技术体系,使苜蓿收获率达到了94%,苜蓿种子产量提高了54%,每亩生产成本节约了206元,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

  2023年,盐池滩羊集团试种了1000多亩由科技小院提供的苜蓿草种,并引进德国农机进行饲草科学种植。通过试种,该苜蓿草的蛋白含量在20%至22%之间,较传统苜蓿草种品质更优。

  科技小院培育出的盐池沙芦草,将生产、销售经营权转让予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扩大了该品种的应用范围,实现了生产价值的提升,这标志着我区科技成果走向区外。

  在彭文栋看来,草业研究就是将“产”“学”“研”“用”结合起来,每一步的成果都有明确的责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联农带农的,缺一不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是最终目的。”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若英、黄英、韩胜利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4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