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3
2017年10月

2015年10月13日 “圆梦号”飞艇成功放飞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
  
  2015年10月13日,我国首个军民通用新型临近空间平台“圆梦号”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放飞。这是全球首次具备持续动力、可控飞行、重复使用能力的临近空间飞艇飞行,也是首次向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商业服务的飞行。
  “圆梦号”是一艘巨大的银色飞艇,体积达18000立方米,它采用三个六维电机的螺旋桨进行调控,依靠氦气浮力升入空中,升空后依靠太阳能提供动力。该飞艇在20千米高度制定范围驻空和飞行,搭载了所需的宽带通信、数据中继、高清观测、空间成像和空中态势感知等系统,能够自主和遥控升空、降落、定点和巡航飞行,执行通信覆盖于中继、对地成像与观测等多种任务。
  临近空间一般是指距离地球表面20千米以上,100千米以下的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空气稀薄。由于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气密度的影响,传统航空器和航天器都无法在临近空间内飞行,因而成为普通航空飞行器最高飞行高度和天基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极为特殊的区域。
  为了能够使得“圆梦号”成功升至这一区域,同时稳定停留在这一空间内执行相关任务,科研人员围绕着航空航天科技前沿,不断进行创新,发明了新型的囊体材料,质量更轻,承受的压力更大,并使得柔性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18%,而且还突破了高性能蒙皮材料,高效储能电池技术和总体集成测试等诸多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飞艇的定点可控起飞、驻留和降落。

  顺利升空之后,“圆梦号”飞艇在指定高度展开了包括飞行、通信、空域态势感知等多种科学试验,于2015年10月14日凌晨顺利着陆,实现了所有升空设备完好回收,标志着我国在临近空间探索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文章转载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