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第一部分发射成功。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重达21吨,长12米,有六个对接口,可以同时与多个舱段进行对接。它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10年的时间才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全部装成的“和平号”空间站是一个阶梯形圆柱体,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可以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4个工艺专用舱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全长87米,质量达175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
作为人类首个可以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和平号”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5年,但是实际运行了15年之久,而且创下了许多难以超越的纪录。多年来,共有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的135宇航员曾进站工作,他们在空间站上进行了1.65万次科学试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涉及大量的空间医学、空间生物学、空间材料科学与加工、天文学等研究与试验、以及地球环境与资源观测等各个方面,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做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宇航员更是创造了人在空间生活和工作437天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在空间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且在其运行期间,还有35艘载人飞船、62艘货运飞船、9架次美国航天飞机与它对接,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更换和维修活动,为今后在轨道上组装其他大型空间设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截止到1999年8月,俄罗斯宇航员关闭了“和平”号空间站与“联盟”号飞船之间的连接舱,自此以后,“和平”号空间站进入“漂流”状态,成为一个重达120吨,没有任何实际功能的人造地球卫星。2001年3月,“和平号”空间站按照计划坠入了南太平洋海域,完成了它的整个历史使命。
文章摘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