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学家称,世界上第一头克隆斗牛在5月19日诞生。
克隆小牛“戈特”
据动物基因学专家托伦特所带领的17人科研小组称,这头克隆斗牛叫“戈特”,体重约为24公斤,它的基因来自一头长着锋利牛角的健壮斗牛“瓦希托”,“代孕妈妈”则是一头奶牛。在此次研究中,科研小组花费了3年的时间才找到正确的方法,能够在克隆的过程中保留了决定斗牛优秀品质的基因。
克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遗传基因DNA克隆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就是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早在195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马斯·金就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个体——蝌蚪。在这之后,陆续有类似于蝌蚪之类的动物被克隆出来,但是还没有一例哺乳动物被成功克隆。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等动物。但是这些克隆动物的诞生,均是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从而获得成功的,仍属第二个发展阶段。
直到1996年7月5日,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它采用动物克隆的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哺乳动物,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使得克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作为新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尖端科学,合理利用克隆技术将会给我们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也一直致力于这一前沿科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已经陆续用类似的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对基因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摘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