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21时左右,中国科学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功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
在此次试验中,“鲲鹏七号”探空火箭穿越地球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最后进入了磁层。探空火箭携带的朗缪尔探针、高能粒子探测器、磁强计和钡粉释放实验装置等多种科学探测仪器,对中低纬度空间辐射带高能粒子、电离层等离子体和磁场分布进行了原位探测。同时,探空火箭在1万公里高度附近释放了金属钡粉,在空间形成钡云,并通过地面光学望远镜对钡云演化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为研究这一区域的磁层动力学特征提供了实测数据。
这次的试验并不是我国今年第一次高空科学探测试验。在2013年4月份的时候,中国首次以探空火箭为载体的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获得圆满成功。与之相比,此次高空探测试验的探测高度有了较大提高,由数百公里提升到了1万公里以上;而且探索所采用的科学仪器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试验,科研人员获得了不同高度上空间环境垂直分布的第一手科学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自主空间环境监测、保障空间活动安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随着我国高空探测火箭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科学探测仪器的精准度、抗干扰能力的提升,以及地面一系列设备的日益更新、采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空探测试验必将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也必将会对高空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收集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保障高空活动安全。
文章摘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