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9
2018年03月

1986年4月29日 “运七”飞机投入客运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作者:

 

  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国产“运七”飞机,完成了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第一次载客飞行成功。从这天起,我国民航客运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结束了。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使用运七飞机进行航班运行,运七飞机一度成为中国民航的主力机型,每天承担的航班任务占全国航班总数的1/5。由它编织起来的航班网,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

  我国首次研制的“运七”型客机是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研制生产的一种多用途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它的翼展宽度为29.2米,机身长23.7米,停机高度为8.6米。它装有两台国产2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载重量21.8吨,航速每小时478公里,可连续航行5小时47分,飞行高度达8300米。座舱采用气密封装置,舒适宽敞,可乘坐48至52人。

  “运七”飞机从交付使用之后,以它的适航性、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经济性等许多优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在使用期间,没有因为设计制造质量、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援等问题发生过等级事故;同时,在以50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速度飞行时跟涡扇、涡喷飞机相比,燃油消耗率小、经济效率高;最重要的是,“运七”飞机温度特性好,高原适飞性强,对机场条件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在草地跑道或土跑道上进行起飞和降落。

  虽然在2011年的时候,“运七”已经退出了民航客运市场,但该机仍被作为一个优秀的空中运输平台,灵活方便地执行公务机、海岸警戒、预警、边界巡逻、海上搜索救援等任务。

  通过对“运七”飞机的研制和使用,中国飞机制造者总结出了全套的飞机设计制造流程和理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设计制造大飞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摘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