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决策咨询2023年第4期
时空信息赋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宁夏统一时空框架,提供高品质时空数据供给
1.为数字宁夏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底板。建成实景三维宁夏,形成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时关联互通能力,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宁夏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开展智慧园区、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等多领域应用示范,服务自治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研发面轻量化、低门槛、好看能用的实景三维技术和产品,为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等应用提供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座,实现实景三维宁夏泛在服务。
2.获取多类型、高分辨的影像数据。持续推进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获取“两高三全”的影像,具备从静态调查到动态监测、从高程测量到形变监测、从数量到质量和生态的综合观测能力。强化精检校、精纠正、精解译这三个环节,保障影像数据从效率、质量、品质上实现“好用”,提供一站式遥感数据、信息、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遥感支撑。
3.持续开展基础数据的更新、汇聚和治理。支撑自然资源全业务账本化、信息化、时空化治理。以地理空间实体数据为本底,持续汇集自然资源各类专题数据,关联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各类信息,更好地开展时空演变、知识挖掘等高层次时空分析。
二、打造时空算力基础设施,支撑高层次时空分析应用
1.构建新型算力供给模式。坚持集约高效、开源开放、绿色普惠原则,在中卫西部云基地建设时空智算中心,朝着标准化、集约化、低门槛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助力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建立算力共享服务模式,协同构建闲散算力与集中算力,破解大模型时代算力困局。统筹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需求,匹配运行效率、性能稳定性、交互实时性、准确性等要求。
2.研发算力供给体系关键技术。在多级、多方、多样算力并存的情况下,将算力供应与算力调配充分解耦,推动算力资源从高门槛应用到融入高水平时空计算应用,进入业务化运行。推进算力提供方、运营方、使用方等供需各环节高度匹配,研发算力度量、算网编排等关键技术,对不同算法的算力需求进行度量,有效调用算法所需的算力;将网络、算力、数据等多元素融合,实现跨云、跨网、跨域、跨用户编排。
3.设计多应用的时空计算模型。以自治区重大应用为导向,构建影像解译预训练大模型、时空分析预测算法、基础指标计算因子、决策模拟模型,设计满足个性化应用需求的“积木式”和“拖拽式”的时空计算工具,从单纯地提供基础计算,走向提供定制化的高层次计算能力。研制时空信息动态服务计算平台,形成开放式、可持续的基础技术架构,构建智能高效、标准统一的时空算力基础设施。
三、开展时空知识工程研究,提供高水平时空决策服务
1.构建统一的时空知识模型。由宁夏大学牵头,联合区内外科研院所,研究统一的时空知识模型,有效支撑对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全链条认知。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建立时空大数据平台,对多时态、多维度、多尺度、多要素时空大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联互通。由自然资源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牵头,实现时空数据与行业信息高度耦合,研发时空知识建模、抽取、融合、存储、推理的一系列模型、算法,按需建立大规模领域时空知识图谱。
2.研发核心产品与服务。研发数据-信息-知识产品,面向时空数据分析应用的需要,形成时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报告、知识地图、知识服务系统、分析决策报告等多层级产品,支撑专题应用。研发和提供数据-软件-平台服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动态组织数据内容,并通过数据下载、服务接口等形式提供具体数据产品,以支撑专题应用;能够通过部署软件的形式提供相应产品,以支撑相关领域专题性数据管理、分析与应用。
3.提供预测型知识服务与决策支撑。研制以时空知识为引导、群智感知数据为基础、模型算法为支撑的人机物混合增强智能,实现时空知识赋能。在多元实体时空关联的基础上,提供时空知识的深度挖掘、演绎推理和分析研判功能。通过时间维度的预测和推理,展现地理实体的变化轨迹,揭示其内在变化规律,提供描述型、诊断型、预测型、方案型等个性化知识服务与决策支撑。
四、赋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支撑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1.赋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构建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主要特征的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技术体系。通过全面动态感知,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和及时掌握变化,提供高水平的时空信息,做到“查得准”;通过系统精准认知,开展资源约束条件、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等时空分析与研究,做到“认得透”;通过全域智慧管控,实现时空数据赋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要素耦合管理,做到“管得好”。 开展宁夏智慧国土建设,统筹自然资源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将时空信息与自然资源主责主业从“物理融合”走向“化学反应”,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
2.赋能数字政府建设。依托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地理实体数据,挂接行业业务数据,赋予实体时空编码,进行可视化、图谱化管理。用时空信息数据支撑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国资监管、经济运行等主题数据库建设,确保各类政务信息快速上图、位置准确,全面提升政务数据管理和服务水平。
3.赋能智慧生态建设。基于时空信息数据,构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温室气体、污染源等要素的动态变化监控;助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现由“后知后觉”的信息管理向“先知先觉”的动态化的决策服务的转变和提升;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生态产品基础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据此编制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对生态资源进行智慧化、数字化、便捷化管理,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