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掌握关键步骤收益高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10-12

字体大小: | |

  纯白平菇,色洁白,口感细,韧性好,耐贮藏,便于运输,市场价比普通平菇高。但其抗逆性差,导致产量低效益不高。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栽培经验。
   场所选择。选择未栽培过食用菌、场地无霉源、排水性好的钢架大棚或温室。在发菌前场地作消毒灭菌处理。在 200 平方米的大棚中均匀放置盛有少许易燃刨花的 4 个铁桶 ( 或铁锅 ) ,每个桶中加入 2.5 公斤硫磺,点燃后将大棚密闭熏蒸 1 - 2 天。
   培育原种。母种应从不同单位引进多株菌种,经过出菇试验择优使用。原种培养料配方:棉壳 80 %、麸皮 15 %、豆饼 3 %、石膏 1 %、石灰 1 %,每支母种接 5 瓶原种。原种置 22 ℃ 恒温条件下培养,每周检查一次,剔除可疑菌种,确保菌种纯度,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原种使用。
   熟料透气发菌。纯白平菇营养要求全,基质营养应当丰富,配方为棉壳 62 %、废棉 20 %、麸皮 10 %、豆饼 3 %、石灰 2 %、石膏 1 %、糖 1 %、尿素 0.5 %、磷酸二氢钾 0.3 %、多菌灵 0.2 %。选低压聚乙烯筒料,每简装 0.8 公斤干料,两头扎口,常压灭菌, 100 ℃ 保持 10 小时,火焖一夜出炉、冷却,冷却至 30 ℃ ,趁热接种,每瓶原种接 15 - 20 袋,接种后菌袋置培养室发菌。培养室每周喷一次 3 %来苏尔或 1 %漂白粉降尘消毒。
   两段出菇。当菌棒发菌将接头时,就可破袋出菇。菌棒破袋前在出菇场按每行 5 - 8 层骑缝式排列,行距 40 厘米,然后在菌棒两头的上部用刀划 4 厘米长的出菇口。破口后喷水保湿, 7 天左右可出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 60 %以上。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方法是:头潮菇结束后,将菌棒一分为二剥去塑料袋立于室外棚内土畦中,切口向下,菌块相间 1 厘米左右,覆干细土,填满菌块间隙,覆至菌块顶部,再浇营养水 ( 尿素 1 %、糖 1 %、磷酸二氢钾 0.5 %、微量元素 0.5 %、石灰 0.5 %、克霉灵和敌杀死少量 ) 使覆土至完全湿润。浇水后一般 10 天可出菇,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 50 %以上。二潮菇后,让菌床干 3 - 5 天,再浇营养水,一般可收 4 潮菇,总生物学效率达 180 %以上。
   适时采收。纯白平菇七成熟就可采收,当菇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菇色质好,分量重,产量高,否则易引起菇盖发黄降低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