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25 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农村改革与发展两次飞跃的伟大构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第一个飞跃 ”早已实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 “第二个飞跃 ”尚在进行之中, “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论断,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
锁定改革方向,土地确权和流转就成为重点。作为基础性工作,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各项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在山东、四川、安徽等 12个整省(区)和 2160个县(市、区)、 1.8万个乡镇、 29万个村稳步开展试点,实测承包地面积 3.5亿亩,确权面积 2.6亿亩。此外,村有服务站点、乡镇有流转中心、县市有交易市场的流转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进行有序流转,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 4.3亿亩,比 2014年底增长 6.4%,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 32.3%。
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黑龙江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吸引农民带地入社,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目前入社农户 2600余户,耕种土地 5万多亩;山东通过土地托管,将零耕碎种的土地集中起来,使得粮食作物亩均增产 20%-30%,增效 400元至 800元 ……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领军之势,全国 50亩以上的规模耕种农户 341万户,家庭农场超 87万家;农民合作社 140万家,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 38.1%;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 115万个。
抓住了 “牛鼻子 ”, “谁来种地 ”、 “怎样种地 ”困境逐渐破解,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成为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武器,更好地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