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物理(三)】 为什么滑冰鞋上要装冰刀

来源: 作者:科普工作队 发布日期:2015-04-09 00:00:00

  最早的冰刀鞋是4000年前芬兰人把削尖了的骨头绑在鞋底上制成的。大约在14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钢制的冰刀,滑冰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运动,始于冰刀的速滑与花样滑冰让人趋之若鹜。那么冰刀鞋为什么有助于滑冰呢?
  我们行走靠的是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就寸步难行。而对于滑冰来说,摩擦力越小就滑得越顺畅。冰刀既能够在启动和加速阶段快速获得前进动力,又可以降低滑行时的摩擦力,并保持稳定。
  不过,冰和冰刀都是固体,它们之间摩擦力为什么很小呢?如果在固体与固体之间铺上一层流体,会大大降低摩擦,润滑油的工作原理即基于此。科学家对冰刀和冰面的接触面进行研究,发现摩擦力很小的原因是,在冰刀与冰面之间存在一层水膜,它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最初,人们认为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水来源于固液相变:冰在高压下变成了水。但后来人们知道,当温度低于 - 22 ° C 时,无论多么大的压力都不会使冰融化,只会从一种相态的冰变为另一种相态的冰,而不会变为水。可实际情况是,即使在 -30 ° C 的低温下人们仍可以自由自在地滑冰,这又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熔点之下,自然状态下的冰表面也存在一层液状膜,这种现象称为表面融化。离培点越近,这种液状膜越厚。在 -35 〜 0 ° C 之间,液状膜厚度约 10 纳米。当然杂质的存在也会影响液状膜的厚度。比如,盐的存在会使液状膜变厚。
  那为什么会存在这层液状膜呢? 2004 年,两位日本科学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此进行了解释。冰内部水分子的各个方向都受到相邻分子力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稳定的晶格。而位于表面的水分子由于一侧暴露,受力不稳定,不易形成规则的晶格,而是趋于无定形的形态,即液状膜。从分子热运动角度讲,水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由于冰表面分子受力不稳定,其振动幅度要比内部分子的振动幅度大,这种振动幅度的差别在靠近熔点时越来越大,所以越接近熔点液状膜越厚,性质越接近纯液态水。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水膜的形成原因有三种:高压融化、摩擦加热、冰表面存在液状膜。不同温度下,这三种机制对膜形成的贡献会有所不同。当温度很接近冰的熔点时 ( 比如大于 -3.5 ° C) , 高压融化的贡献是最大的;当温度离熔点很远时 ( 比如 - 30 ° C ) , 摩擦加热的贡献是最大的;当温度离熔点较远且静止不动时,液状膜的贡献是最大的。正是因为冰刀与冰面间存在这层水膜,才让人们在极低的温度下也可以顺畅地滑冰。
  实验场:验证法拉第的液状膜理论
  法拉第于 1850 年提出冰表面存在液状膜,用来解释两块冰接触时会黏合到一起的机理,但这种说法在长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直到有科学家重新设计了法拉第的实验,才强有力地证明法拉第是正确的。你也可以重复法拉第的实验 , 磨制两个方形冰块,将端面对接,看它们能否黏合在一起。


信息化建设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更多>>
  • 宁夏科协信息中心开展2020年春节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