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产台:不只是羊水栓塞,看看你还知道哪些?

来源: 作者:科普工作队 发布日期:2014-11-13 00:00:00

   1 、前置胎盘大出血
  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在子宫体的前壁、后壁或侧壁。胎盘部分或完全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口上,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多发生于高龄产妇,是妊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由于大量出血,往往引起产妇贫血,并影响胎儿头部入盆,使胎位异常,导致产妇难产,还会引起产后出血和感染。前置胎盘还可引起胎儿畸形,其发生率高于正常的 3 ~ 5 倍,这可能与妊娠早期血液供应不足有一定关系,严重的可引起胎儿缺氧和胎儿死亡。
  急救办法:
  孕妈妈一定要定时做产前检查,通过做 B 超可诊断出 90% 的前置胎盘。对于流血量多且短期内不可能结束分娩的孕妈妈,或者阴道大量流血已陷入休克状态的孕妈妈,为了降低母婴死亡率,赶快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
   2 、胎盘早期剥离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妊娠 20 周以后的产妇都有可能发生。胎盘依附于子宫壁,是母亲供给胎儿养分、氧气的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通过口鼻自主呼吸,胎盘从子宫壁剥离,而如果胎盘在胎儿娩出之前剥离,极易引发产妇大出血危及生命,而且胎儿也会因为被掐断氧气和营养供给通道,造成早产、窒息和胎儿死亡的危险。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 1% ~ 2% ,国内 0.46% ~ 2.1% 。
  急救办法:
  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或高度怀疑胎盘早剥的发生时,立即吸氧,床边心电监护,取左侧卧位,休克患者取休克卧位,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用留置针,及时送检血常规和 DIC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做好交叉配血,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一旦确诊,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迅速终止妊娠。
   3 、胎儿宫内窘迫
  宫内窘迫是由于胎儿缺氧所引起,多数发生在临产后,但也可发生在妊娠期。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围产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发生率约为 3 ~ 5% ,是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急性症状主要发生于分娩期,多因脐带因素 ( 如脱垂、绕颈打结等 ) 、胎盘早剥、宫缩过强且持续时间过长及产妇处于低血压休克等而引起。临床表现为胎心率改变、羊水胎粪污染、胎动过频、胎动消失及酸中毒。
  急救办法:
  一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通过高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病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时应当终止妊娠,越快越好,以免引起胎儿宫内死亡,或引起严重新生儿窒息。终止妊娠的具体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能够引产的尽量实施引产,否则就应及时剖宫产,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4 、产前产时产后子痫
  妇女怀孕以后出现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的阶段。是世界范围内构成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迅速抢救。子痫发作时,孕妇或产妇有抽搐发作,或伴有昏迷,抽搐发作时牙关紧咬,全身及四肢肌肉僵直,如果抽搐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患者可陷入深昏迷状态。发生在分娩前的叫产前子痫,发生于分娩过程中的叫产时子痫,发生于分娩后的叫产后子痫。
  急救办法:
  产前、产时子痫需尽力保护产妇和胎儿,产前需要提前终止妊娠,产时需要尽快结束分娩。一旦发生子痫,还需要预防产妇视网膜剥脱,以及胎盘早剥、 HELLP 综合征(以 溶血、肝酶升高和 血小板 减少为特点 )、肺水肿、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5 、产后 24 小时内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妇女分娩后的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上将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阴道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 500 毫升,称为产后出血。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严重的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经抢救成功能够存活的产妇,往往出现席汉氏综合症、重度贫血,造成子宫切除,严重的影响生命质量。
  急救办法:
  抢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胎盘因素造成的出血,应人工剥离胎盘,清除胎膜组织,诊断为胎盘植入的,应立即停止剥离,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若出血不多,需保留子宫者,可保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软产道裂伤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
   6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它是羊水,特别是胎粪污染的羊水进人孕产妇血循环中引起肺血管栓塞、呼吸循环障碍、过敏性休克、血管内凝血、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急救办法:
  原则上产科处理应在改善母体呼吸循环功能、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后进行。①发病时羊膜尚未破裂,则应迅速破膜,以阻断羊水继续进人母体循;②第一产程,胎膜已破,宫口仍未开全,胎儿不能立即娩出者,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因为即使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病因未除,病情仍可能恶化;③第二产程,宫口已开全,宜及早产钳助产,或胎头吸引,或臀牵引娩出胎儿;④凡产后发现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均应尽早行子宫切除术,即使在休克情况下,也要果断进行手术。最好作全子宫切除术,消除宫颈管血窦出血及血窦中羊水内容物由颈管静脉进人母体循环,使病情继续恶化。手术后应置腹腔引流条,以便观察内出血量及凝血情况。
   7 、产科 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产科的危急重症,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严重的止血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病理产科易并发 DIC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 DIC 可发生于正常或异常的妊娠后期、分娩期或产后某一短暂的时期,主要诱发原因为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先兆子痫与子痫 ) ,其它如感染性流产等亦可发生 DIC 。
  急救办法:
  治疗原发病,力争去除病因,如控制妊高征及各种感染,积极处理大子宫产后宫缩乏力,采用按摩子宫及应用缩宫素等方法加速宫缩,如一般方法难以有效止血而发生休克者,应及时行全子宫切除术。积极有效地抢救失血性休克,呼吸支持,维持好必要的氧供,补充凝血成分与血小板,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测。
   8 、宫缩剧烈致子宫破裂
  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裂伤叫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母儿死亡。子宫破裂多由于产道 、胎儿、胎位的异常如骨产道狭窄、巨大儿、脑积水、忽略性横位等引起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强烈收缩而发生,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个别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如疤痕子宫的疤痕破裂。
  急救办法:
  医务人员一旦发现子宫破裂的先兆,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宫缩,使子宫放松,尽可能快速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如吸入乙醚、肌肉注射度冷丁等。对已有子宫破裂的产妇,多伴有出血性休克,即便是死胎也必须尽可能就地快速剖宫取出死胎,并快速输液输血,纠正休克。如果破口较大或有多处撕裂,且感染可能很大者,应考虑作次全子宫切除术。
   9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 6% ,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大多数产褥感染的产妇均存在原发病、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而且多由手术及分娩损伤引起,这些因素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如产前贫血、体质下降、易出现宫内感染,而宫内感染易发生羊膜腔感染,从而导致胎膜早破发生,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由于体质下降,易受病原体侵入,从而发生产褥感染。
  急救办法:
  为了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应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及管理工作,及早发现妊娠相关合并症并及时纠正处理。对于已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应积极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增强免疫力。轻症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后,可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和体征并痊愈。尽量清除宫内残留物及感染病灶,高热患者尽量做血培养加药敏试验,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0 、臀位合并胎膜早破脐带脱出
  脐带脱垂是产科急症之一,发生率为 0.4% ~ 10% ,易导致严重的胎儿窘迫。脐带血循环阻断超过 7 ~ 8 分钟则胎死宫内,如不及时处理可致围生儿死亡高达 20% ~ 30% 。胎方位异常对前羊膜囊压力不均匀,常致胎膜早破,发生脐带脱垂是头先露的 10 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是头先露的 10 倍,臀先露导致围生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增高。
   急救办法:
  产妇一旦发生胎膜早破,第一时间先拨打 120 急救,并让产妇躺下,以防止胎儿的脐带脱垂,同时采取把臀位抬高的体位,减慢羊水流出速度,待羊水流出量减少后,再将产妇平稳地运送到医院。不可认为预产期未到,不必送医。只要在孕期发生破水,不管有没有子宫收缩,都必须立即赶往医院就诊。在送院途中,也要保持臀高的躺卧姿势。同时还要注意安抚产妇的情绪,以免情绪紧张加剧宫缩。如破膜时间超过 12 小时,仍无宫缩,应考虑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信息化建设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更多>>
  • 宁夏科协信息中心开展2020年春节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