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要专题>>最美科技人>>媒体关注

【银川晚报】年年庆有“鱼” 李斌和他的养鱼科研路

来源:   作者: 发布于:2018-01-31

 
李斌参加增殖放流活动

        在很多多人家的年夜饭上,都少不了一盘美味鲜嫩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而对于宁夏养鱼人来说,鱼不仅是年夜饭的必备,更是他们的生计所在。还有半个多月就过年了,贺兰县四十里店村养鱼人最想感谢的,是一直支持他们的技术工作者们。宁夏水产站高级农艺师李斌,就是其中的一位——前段时间登上央视的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项目,便是他和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撑。
        用十年时间,制定水产养殖标准
        位于水产巷里的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就是李斌所在的单位。这里密集的“水产”字眼,似乎很适合搞水产研究,但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地点,还是鱼塘边。
李斌虽然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但先后从事过水产业、种植业。2013年,李斌重返水产业,正值宁夏渔业转型升级的起步时期。但他发现,宁夏始终没有出台过一部地方性水产养殖标准。
        “从2016年开始,我和同事便开始制订宁夏的水产养殖标准,让养鱼人可以标准化养鱼,提高产量。”李斌说,目前他们已完成了4个宁夏水产养殖标准,分别是黄河鲤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技术规范、黄河鲶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和草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今年,他们正在完成两个标准,而如果要按计划全部制定完相关的养殖标准,则需要近十年的时间。
        推广新技术,比养鱼人更忐忑
        “我们就两个目的,一是让养殖户少受苦;二是想办法让他们增收。”李斌说,他们是养殖户的技术支撑,这工作就像走钢丝,一步都不能错。所以在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时,除了期待,更多的是忐忑。
        2015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养殖项目从南方引进到宁夏后,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宁夏的冬季池塘会结冰。李斌和同事做了各种实验,最终确定冬季保证一定时间开启一套推水设备,让水循环起来,彻底解决了结冰的问题;为防止鱼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缺氧,他们又在池底增设了微孔增氧管道,再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密切监控着鱼塘运行情况,记录着实验数据。
        “一个项目产值大概25万元,如果越冬问题解决不好,我们怎么向养殖户交待?”李斌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又补充了一句,“现在这个‘跑道’已经推广到了104条,很成功。”
        引进新品种,让更多的鱼虾游到宁夏
        因身处水产行业,李斌见过太多养殖户的辛苦,“一夜巡塘几次,为了一塘鱼,操心得睡不着,但最后收入还是不行。”在区外的一次次考察学习,更让李斌觉得心痛,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引进名优新品鱼类的优势。“我们当时去考察,了解到东北的鱼拉到银川才卖4.5元,而银川的鱼出塘价要达到5元才能保本。”
        新品引进不是直接拿来养,就拿南美白对虾来说,从外地调虾苗成本高、成活率低,李斌和同事尝试本地化淡化虾苗,然后在宁夏养殖成年。为了找到最好的办法,2014年~2015年,李斌几乎每月都要外出学习取经。虾苗投放时,他们还在温棚里手把手教养殖户养殖技术、监测水质……李斌说着当时的种种辛苦,表情却得意得很。
如今,南美白对虾、鲟鱼、桂鱼、斑点叉尾鮰、海虾……这些品种已在宁夏落地生根,并且市场前景广阔。
        提升新技术,发展宁夏现代渔业
        现代渔业养殖技术,是他们正在研发的方向。2014年,李斌在上海参加一个现场会观摩时,看到一套现代化渔场养殖设备,兴冲冲地引进到宁夏。
        “鱼塘安装了这套设备,就能实现实时全天候监测。”李斌打了个比方,养殖户用手机就能监测鱼塘,如果溶氧量太低,可通过手机开启增氧设备,ph值、氨氮等指标异常和停电通过手机及时报警,极大地降低了养殖风险。如今,全区80%的鱼塘实现标准化生产。
        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现代渔业是目前他们探寻的方向,前段时间登上央视的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项目,就是他们给提供的技术支撑。“我就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养殖户能少受点苦,多挣点钱。”李斌说。
        李斌简介:
        50岁,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届“宁夏最美科技人”称号等。
 
来源:银川晚报     2018年01月29日        版次:23    作者:刘旭卓
新闻素材支持:调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4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