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防震减灾校园行走进宁夏中小学

稿件来源:宁夏科协 发布时间: 2023-06-2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中国科协、国家地震局、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6月14-15日,自治区科协与中国科学出版社邀请国家级科普专家走进全区10所农村学校,通过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校园行科普活动。同时,组织全区以农村中学科技馆为依托选取的193所主题试点活动学校,通过抖音“科普中国”直播,集中收看中国地震局何永年研究员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中学的地震科普讲座,共有1313个班级、6.3万中小学生受益。

  何永年研究员先后到银川市金凤区丰登中学、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中学、贺兰县三中,从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人类社会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防震减灾科普课,让同学们既了解地震的危害,又不恐慌地震的危害,培养、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地震发生时学会及时自救和应急避险。银川金凤区丰登中学四一班康诚同学听完讲座后,激动地说到:“听讲座,收获很大。尤其时遇到地震时,要安静等待救援。有一瓶水,要慢慢喝,等待救援,为自身生命安全争取更多机会”。银川市金凤区丰登中学校长史永进谈到,“通过大手拉小手报告团、老专家深入浅出的科普讲座,让师生们认识到灾难时刻都可能会出现在身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应急常识,提高自救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非常欢迎这种科普。”



图片1.png

  中国老科协科普团专家团成员、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王成凤高级工程师,先后到中卫二中、中宁县渠口中学、吴忠市兰亭中学,从“宁夏是地震多发区吗”入手,结合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案例向同学普及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活动对地表的影响以及地震的定位方法等基本知识。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王成凤老师将地震知识与高中地理学科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对地震时如何进行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也展开了详细讲解。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用心聆听,积极互动,积极回答,讲座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图片2.png

  中国老科协科普专家团成员、宁夏地震局马禾青研究员,先后到固原市原州区杨郎学校、海原县李旺中学,从板块构造与地震、地震震级与烈度两个方面,通过讲座、互动、问答、播放等形式,对地球物理知识、地震基本常识、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和科学避震等多方面进行防震减灾知识讲解。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深入了解地球物理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逃生自救等基本技能。

图片3.png

  中国老科协科普专家团成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雷启云高级工程师,先后到彭阳县二中、西吉县硝河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活动、灾害特征、震时应急逃生、震后自救互救等方面,结合宁夏地震构造背景及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引用大量真实案例,讲解了防震的安全知识、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提高了自己的自救、互救与逃生的能力。

图片4.png

  此次活动专家团队强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为广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科普盛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提高了师生地震时的防震自救意识,丰富了广大师生的应急逃生常识,提升了青少年科学素质,学校更加重视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教育宣传,强化日常防震演练,真正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科普部 供稿)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6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